极简一战史(3):凡尔登战役是如何毁掉一代法国人的?



法国的男子,三分之一随贞德步入了天国;三分之一伴着拿破仑远征至黑暗的战场;还有三分之一,在凡尔登的战壕中英勇牺牲。

凡尔登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算是打得最惨烈、持续时间也最长的一场大战。

在长达近十个月的激烈战斗中,德国和法国双方总共出动了多达230万的兵力。

战后不完全统计显示,战斗双方损失兵力接近百万之众,其残酷程度前所未有。这一战役对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915年5月的时候,意大利改变了立场,站到了协约国那边,与奥匈帝国陷入了激烈的交战状态,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为了缓解奥匈的困境,德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东线。而在原本最为关键的西线战场,却显得动静不大。

当然了,战斗的两边都在积极行动,没有片刻停歇。

英法两国打算发起一次进攻,好让沙俄在东线的负担能够减轻一些。

德军最高军事指挥官法金汉同样没有打算在东线与敌方进行持久激战。

说到底,那是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地盘上。就算表现得再出色,成就也属于他们。

1916年年初,在长达一年的筹划后,法金汉选定了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小镇,打算在那里发动攻势。

我们选择这个地方,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考量。

一是凡尔登这个地方,它处在战线的一个凸起位置,好比一颗突出的尖牙,给驻扎在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另外,凡尔登位于前往巴黎的重要交通路线上,被誉为“巴黎的门户”,一旦失守,巴黎的东北部将失去天然屏障。

另一个要点是,高卢民族起源于凡尔登,这一事实对法国人而言具有重大的象征性意义。

所以,无论是从感情角度出发,还是考虑到战略的重要性,法国都绝不会舍弃凡尔登。

根据上述三个原因,德国皇位继承人威廉亲自带领21万德军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凡尔登进发。

此役,要是能攻克凡尔登,那自然是再理想不过了。

即便无法彻底战胜,我们也要尽全力削弱法国的有生战斗力。

用法金汉自己的表达来说:他决定要让法国付出其最后一滴血的代价。

但出乎法金汉意料的是。

凡尔登战役让法国人和德国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血流成河。

德国人在忙着磨利他们的刀刃,那法国人又在做些什么呢?

法国人正在把家里的东西进行拆解整理。

1916年1月份,德军为了给法军制造假象,往香贝尼地区加派了兵力,装出一副要攻打香贝尼的样子。

法军最高指挥官霞飞中了计,他把凡尔登各要塞近一千门大炮拆解下来,转移到了别的战场。

幸运的是,凡尔登的法军并未毫无准备,这一策略后来为他们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遵照霞飞的指示,法尔登的守备部队在大幅缩减防御人手后,于既有的防线前沿构筑了四条新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向内陆延伸了整整15公里。

在那里,头三道防线是由铁丝网、路障、深挖的战壕以及掩蔽物共同搭建而成的临时作战设施。

第四道防线是凡尔登要塞的坚固防御设施,它包括了两组堡垒建筑群。

不过因为时间太过紧张,法军的炮台大多被拆除,同时临时构建的防御工事也没能及时全部完成。只建好了第一和第四道防线。这样一来,法军的防御力量就显得十分薄弱。

法军情报部门对霞飞的部署持不同看法。

经过侦查与情报的仔细梳理,他们判断德军真正的进攻目标其实是凡尔登。

但就在这紧要关头,霞飞的老毛病——迟钝和固执又显露无遗,他仍旧坚信德军的目标是进攻香贝尼。

到了二月中旬的时候,德军已经布好了阵势,这让霞飞懊悔不已,他连连拍着自己的大腿,并火速向凡尔登调去了十万增援士兵以及二百七十门大炮。

极简一战史(3):凡尔登战役是如何毁掉一代法国人的?

遗憾的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到了2月21日那天,战场上只来了两个师。

就在同一天,标志着凡尔登战役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2月21日一早,德军调动了1200门大炮,它们以惊人的速度,每分钟射出2000发炮弹,短短时间内,总共100万发炮弹如暴雨般砸向了法军的阵地。

长时间的停战导致法军逐渐放松了警惕,变得松懈起来。

德军炮火一开,法军顿时吓得呆若木鸡,不少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炸得肢体残破,满地鲜血。

那些侥幸逃脱炸弹致命伤害的人,也被炮弹引发的强烈气浪震得耳朵出血、鼻子流血,只能蜷缩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一下。

法军的首道防线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被彻底摧毁,不复存在。

下午4时45分,德军开始发动攻击,前锋队伍利用火焰喷射装置清理掉了战壕中的障碍。

三支军队迅速跟上,在同一天内就攻占了首道防御线。

接下来的两天,德军接连攻破了法军的第二、第三道防线,还成功占据了防线上至关重要的杜奥蒙堡。这样一来,法军的战线就被切割成了好几部分。

继续这样的势头,德军将会把法军的防线完全击溃。

然而,就在德军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攻克凡尔登的关键时刻。

一场意外降临的大雪阻碍了德军炮兵的行进步伐。

无奈之下,德军只能暂时停止进攻。这样一来,法军就争取到了集结增援部队的时间。

对于法军而言,一向在形势判断上频频出错的霞飞,这次终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决定让贝当来担任凡尔登战役的总指挥官。

与法金汉相比,贝当在人生的前半段经历了不少波折和艰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国军队里弥漫着主张进攻的风气,不论是将领还是军官,都普遍推崇进攻的策略。

贝当不随波逐流,他反对无目的的进攻策略,坚信要战胜德国,防守后的反击才是唯一出路。

因此,贝当归纳了一套关于防御的独到见解。

很明显,贝当与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左,结果他只能被排挤到一边。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那会儿,他还仅仅是个担任上校团长的军官。

俗话说,人过中年,黄土都快埋到半腰了,贝当这辈子大概也就定型了。

再熬过几年时光,熬到退休那天,就回家陪狗狗散步、照看孙子,度过余生。

不过,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布满着种种不确定。

一战打响后,法国民众很快意识到,面对威力巨大的火炮和马克沁机枪,采取主动攻击的战术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冒险。

那些主张积极进攻的将领们,在战争打响的头三十天里,无一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唯独贝当指挥的部队,他们的损失小之又小,并且总能组织起有力的回击。

说白了,实战才能见真功夫,既然当前形势适合采用防守反击的策略。

因此,贝当崭露头角,犹如稳固大局的中流砥柱。

每当有危机降临,人们总会想到请贝当前来主持大局。他的职位也如火箭般蹿升,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从团长一跃成为了法国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

2月26日,贝当来到了凡尔登,一到那里就着手进行了两项任务。

一方面要巩固防线,另一方面要确保支援顺畅无阻。

为了巩固防御,贝当在阵地后方设定了一条界限,部署了装备机枪的督战队伍,并向全军发布命令,若德军发起猛攻并有所突破,法军可以先暂时撤退,随后集结力量进行反扑。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灵活防守策略。

然而,法军被严禁越过督战线后退,违抗此令者,一律就地正法!

凭借这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凡尔登的法军硬是挺到了增援部队的到来。

为了确保后勤供应顺畅无阻,从2月27日开始,贝当还调配了3900辆卡车,通过仅存的与后方相连的巴勒迪克至凡尔登公路,在一周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向前线输送了19万名士兵以及2.5万吨的各类物资。

这是战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汽车运输行动。

在2月27日这天,还有一件突发事件发生了。

一个法国炮兵士兵阴差阳错地,把一枚炮弹射向了德军后方的弹药储存地。

德军炮兵可能是出于便于使用的考虑,提前给所有炮弹装上了引信。

最终,法军发射的一枚炮弹巧妙地从弹药库那狭窄的透气口穿了进去,瞬间点燃了存放在里面的45万枚炮弹以及重达数十吨的各类弹药。

爆炸的影响延伸到了5公里外,众多德国士兵在眨眼间被吞噬得无影无踪。

大量炮弹被摧毁,导致德军炮兵失去了“弹药粮草”,这样一来,步兵的进攻步伐也被迫中断。

三月初时,由于大批增援部队迅速加入战场,法军成功守住了他们的防线。

到了4月份,法金汉眼见德军在50多天的激战后仍未有进展,变得有些急躁,他频繁地动用毒气和轰炸机,集中力量猛攻法军的304高地与295高地。

战场上,瞬间布满了尸体。幸存下来的士兵,只能在布满老鼠和蛆虫的战壕中求生存,他们不仅要时刻提防炮火的攻击,还得时刻忧虑毒气的威胁。这日子,简直比死还难受。

德军不断发起冲锋,贝当采取了灵活策略,让前线战斗部队轮流上阵,一旦疲惫便撤下休息调整。

这种交替守卫的制度,大大减轻了法军在防守上的负担,确保了军队的战斗效能与高昂士气。

然而,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几乎让整个法国的士兵们都踏入了这片如同地狱般的战场。

这也解释了为何一战之后,法国民众变得极其反感战争,为后来二战中的投降埋下了隐患。

5月1日,由于贝当在防御上过于偏执,法军高层决定撤去他的职务,并让主张积极进攻的尼维尔来接替总指挥的位置。

接着,德军不断发起冲锋,而法军也不时地给予回击。两军你来我往,战斗异常激烈。

在当时军事科技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无论是法军还是德军,只要一发起冲锋,就会被敌方猛烈的炮火打得溃不成军。

面对战斗,凡尔登的法军展现出了异常坚韧的斗志,毫无退缩之意。

相较于二战中法军的屈膝投降,一战时的法军才真正展现了法兰西男儿的英勇本色。

到了6月份,我们得知英军正在邻近的索姆河区域有所动作,准备发动攻势。

德皇威廉二世发出指令:务必在6月16日这一天之前,攻下凡尔登!

接到指令后,德军再次发起了凶猛的冲锋。

在这次攻击行动中,德军头一回动用了光气毒气弹来使人窒息,还有让人流泪不止的催泪弹。

法军一开始毫无防备,众多战士因吸进有害的氯气,导致眼睛、鼻子和喉咙都被刺激得受了伤,立刻就丧失了作战能力。

然而,当法国军队为士兵配备了防毒面具后,毒气弹的威力大打折扣,渐渐地,双方又回到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7月1日,英军终于在索姆河一带发起了攻击。

在索姆河战役爆发之前,英军动用了上千门大炮,对着德军阵地连续轰炸了整整一周时间,将其翻了个底朝天。

轰炸停歇之后,德军阵地上一片死寂,没有任何声响。

英军错误地认为德国人已经全军覆没,于是他们排成紧密的队形,发起了冲锋。

可没想到,当我们距离阵地仅剩200米时,德军那边轻重机枪的猛烈火力瞬间倾泻而来。

在如雨点般密集的子弹袭击下,英国士兵仿佛遭遇狂风摧残的草地,纷纷倒在了地上。

数据显示,在索姆河战役打响的首日,英军就有大约6万名士兵伤亡,战场景象极为惨烈。

接着,英国军队以及随后赶到支援的法国军队多次发动了新的攻势。

然而,到7月12日为止,他们仅仅向德军的防线内部推进了4公里的距离。

从7月下旬到9月中旬,英法联军的力量逐渐增强,达到了51个师的规模,并动用了500架飞机。与此同时,德军也扩充到了31个师,并投入了300架飞机参与战斗。索姆河上的双方兵力,慢慢地超越了凡尔登战役时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9月的战役里,英军初次亮相了坦克这一武器。

听说当德军士兵初次瞧见这个钢铁怪物时,瞬间就被惊得愣住了。

早期的坦克版本,不仅力量欠缺,行进起来也是相当缓慢。

英军派出了18辆坦克参战,但其中10辆被德军摧毁,并未达到预期中的显著作用。

索姆河战役持续了整整五个月,战斗过程同样异常残酷。在这场战役中,双方的总伤亡人数超过了130万。

幸运的是,英军付出的代价没有白费,他们的牺牲具有深远的意义。

索姆河战役打响之后,德军不得不从多处调集兵力前去增援。这样一来,凡尔登的法军所承受的压力大大减轻。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站到了协约国一边,再加上俄国对奥匈的大力打击,直接导致奥皇约瑟夫一世被气死,这让协约国在东线也获得了重要进展。德国的处境因此变得十分危急。

8月29日,威廉二世在愤怒之下,撤掉了法金汉的职位,并让兴登堡接替德军总参谋长的位置,而鲁登道夫则成为了他的副官。

9月2日,在威廉二世的批准下,兴登堡发布了停止攻击的命令。

大约一个半月之后,法国军队开始了他们的反击行动。

法军动用了新型400毫米大炮,通过逐步推进并密集开火的战术,对德军阵地发起了强劲的攻击。

徐进弹幕射击指的是,当步兵向前冲锋时,炮兵会逐步将炮火向前推进,确保炮弹总是落在步兵前方几百米的位置,为步兵提供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这种战略让步兵的攻势变得异常凶猛。德军常常是刚从炮火的轰炸中躲避出来,从隐蔽处现身,连机枪都还没来得及架设稳当,法军的步兵就已经冲到了他们的眼前。

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12月11日,德军接连遭受挫败,最终不得不全线撤退,回到了战斗初期的那条防线。至此,凡尔登战役画上了句号。

经过十个月的激烈战斗,德国与法国双方总计出动了230万士兵,倾泻了4000万枚炮弹,导致接近百万的人员伤亡,这一数字刷新了战争史上的记录。凡尔登因此变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杀戮战场”和“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战争结束后,法国和德国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然而,英法两国拥有众多殖民地,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让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阿尔及利亚的人民作出牺牲。

然而,德国由于殖民地稀少,且缺乏制海权,最终只能让德国民众承受牺牲。

因此,可以说,一战局势的转折,体现在凡尔登与索姆河这两大战役上。

自1917年起,德军因人力物力损耗巨大,难以填补,战场上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

这导致战争的掌控权,慢慢落到了协约国的一边。

本赛季NBA交易市场风起云涌,诸多交易最终影响了季后赛的格局。 其中,五笔交易尤为突出,堪称本赛季至今最成功的案例。它们不仅改变了相关球队的实力,更展现了NBA交易的复杂性和球员的适应性。 湖人队送...

北京时间2022年06月13日02:45,瑞士在欧国联A联赛迎战葡萄牙。开场仅仅几十秒,瑞士打出快速进攻,沙奇里直传,威德默前场起球到禁区,塞费罗维奇头球破门,首开记录。13分钟,沙奇里传中打在门德...